一、农资供应全链条保障,让农民用上“放心农资”
一是稳价保供有力度:村供销社联合区供销社、大型农资企业直供化肥、种子等农资,价格低于市场均价15%;春耕期间推出“零利润应急专供”,向困难农户发放补贴券100张,确保农资可及性。二是质量监管全覆盖:严格执行入库抽检、库存巡查双机制,农资合格率100%;开展“田间课堂”8期,培训农户800人次,教授真假农资鉴别、科学用药技巧,源头杜绝“坑农害农”。 三是精准服务到田头:创新“线上下单+线下直送”模式,24小时送农资到田间,全年配送50吨;为3户种植大户定制测土配方施肥方案,水稻亩均增产3%,玉米病虫害减少7%。
二、机械化服务“共享升级”,智慧农机助力降本增效
一是资源整合强基础:投入120万元建成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,配备旋耕机、无人机等设备10台,动态对接各村农机需求,实现“一表调度、全域覆盖”。 二是菜单服务更灵活:推出“耕、种、防、收”全程托管及单项服务,农户可“点单式”选择。无人机统防统治覆盖2400亩,效率提高10倍,亩均节约人工费15元、减药25%,助农增收20元/亩。三是专业队伍保长效:培育本土“农机土专家”4名,组建24小时应急服务队,农忙季全天候响应,确保不误农时。
三、农技指导“零距离”,科学种田促增收
一是专家服务常态化:邀请省市农技专家到村指导,开展病虫害防治、节水灌溉等专题培训8场,覆盖农户500余人次。二是技术推广精准化:为种植大户提供“一对一”技术方案,推广水稻绿色防控等新技术3项,带动示范田亩均收益提升10%。推广“稻虾共作”“秸秆还田”等生态种养模式,建设100亩绿色防控示范基地。三是智慧助农数字化:试点搭建农业信息化数据平台,实时监测土壤情况、气象灾害,推送预警信息30余条,帮助农户科学防灾减损。